类别:a
湛农函〔2023〕153号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230195号答复的函
陈秋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们很赞同您提出的大力扶持我市甘蔗、番薯、冬季瓜菜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采取种业振兴、农产品产需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等3项措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结合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际,开展工作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积极推进种业振兴
湛江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类齐全,光、温、热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天然育繁种基地。湛江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工作,积极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资金、保育种基地建设、良种培育推广等方面推进种业振兴。一是在政策方面。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及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正在制定《湛江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在筑牢种业发展基础、破解种源核心技术难题、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扶优扶强种业企业、净化种业市场等方面发力。二是在资金方面。近年来,每年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开展良种培育与推广,2021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23个良种培育与推广项目,涵盖种养补贴、保种培育、育种研究试验、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标准研究制定,良种推广面积达3万亩。三是在南繁基地建设方面。为加快推动国家南繁湛江基地建设,组织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南繁研究所和我市育种龙头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对海南南繁基地进行对接、开展种质资源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定期开展培训等议题进行协商,为未来国家南繁湛江基地建设运营打好基础。四是在良种培育和推广方面。我市种植甘蔗历史悠久,是全省重要的甘蔗生产基地,在甘蔗育种方面,也是一个具有深厚基础的地区,现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湛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多家甘蔗育种、推广单位,已育成、推广如粤糖93-159、“热甘1号”“广垦2号”、华农13722等几十个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品种;充分利用涉农项目资金发展甘薯育种,利用湛江市良种培育与推广项目支持“雷州市甘薯新品种脱毒种苗推广种植项目”,投入市级财政支持资金55万元建成1500亩甘薯脱毒种植推广基地。多年来,已培育出湛薯19、湛薯20、湛薯21等优良品种;我市冬季气候温暖,冬种蔬菜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北运蔬菜生产大市,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湛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多家蔬菜育种、推广单位,其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研发、广东省重点研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个项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展高产抗逆优质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已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申报新品种保护权1项,使我市蔬菜良种的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一直都走在全省前列。
(二)积极建设农产品产需信息化平台
我市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大体上形成了电视、电话、计算机为主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具体有:广播电视、农信通、农技宝、微信以及农业信息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主要为湛江市农户提供农业法律法规、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技术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等农业资讯。一是在电话平台的建设方面,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推出的农信通是致力于服务农业农村建设的信息化平台,主要是利用农民能够直接拨打电话、接收短信等便利化的方式促进农民快速获取农业信息。二是在网站建设方面,市政府为促进湛江市农业的发展,为湛江市农民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建立了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三农”的农业信息网--湛江市农村信息网,该网站是湛江市“三农”信息服务网站,也是湛江市“三农”信息展示平台,主要为农民和商家提供“三农”资讯、政策、致富途径、农村电商、湛江特产等农业信息。除此之外,市政府还建立湛江市农业政府凯发k8官网、湛江市农业信息港、湛江市农业网等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平台。三是在云平台建设方面,为了让农民能够享受到信息化服务,推出了“农技宝”app、“湛江农业”和“粤益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农技宝平台是把农技员、农民和农业专家汇集到同一个平台中,实现信息的三方互通。农技宝的发展,使得近90%的农民用户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难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湛江农业”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及时发布全市最新农业热点信息的平台,能够及时让广大农民知道农业最新资讯,引领农民朋友们掌握农业发展动态;在微信小程序信息平台建设上,“粤益农”信息平台利用微信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使农业信息员和农户直接在企业微信上对接,促使高层部门能够直接有效掌握三农信息,了解管理情况,实现了信息的高效率传递。
(三)积极促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
我市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来突破,确立扶持一个加工“强”龙,兴一方优势产业的理念,大力培育和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发展的良好格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2022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涵盖7大类20多个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207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8家,产值约548.06亿元。利用省级财政资金,重点扶持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改善加工条件及配套设施,扩大特色水果加工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示范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向规模化、连续化、标准化发展。一是加快建设乡村产业平台。积极组织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申报工作,目前全市获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3个,实现了“一县(市、区)一园”农村全覆盖。打造了一批特色和优势农业品牌,建设了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0个省级菜篮子基地,3个出口示范基地,培育了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7个有机食品,17个绿色食品。二是着力培育经营主体。通过制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加快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和示范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全市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农产品加工类的企业占比超过90%。三是实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020年实施的遂溪县北坡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总投资1218.1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18.19万元。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模式,重点围绕当地甘蔗、蔬菜主导产业,构建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的农业组织体系,有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打造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强镇。项目扶持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湛江市金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遂溪永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甘蔗精深加工设备、辣椒加工园区、蔬菜冰库冷链体系等一批农产品加工设施。四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仓储冷链设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将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列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2021年、2022年中央财政分别支持我市资金为4058万元和92万元,分别用于补助建设不少于295个和5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我市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
(一)发展现代种业产业。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企业竞争,良种保供和种业服务等五大能力,着力建设种业强市。加快推进国家南繁湛江基地规划建设,开展专用优质、特色作物良种联合攻关,补齐蔬菜等育种技术单一短板,培育和推广口感好、品质佳、营养丰、多抗广适新品种。扶持一批核心种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支持种业龙头企业牵头申报省级功能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现代种业集聚发展。
(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支撑设施,大力支持以专业镇、产业园区为基地,以协会、中介组织为依托,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建设一批数据库,使其具有面向全社会公益性和基础性特点,以及加强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电子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鼓励大型龙头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技术开发平台。
(三)统筹发展农海产品加工业。以发展预制菜为切入点,推进特色农产品食品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净化、分级、烘干、预冷、保鲜、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补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短板,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突出构建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和乡镇建设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农产品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支持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国有企业优势,聚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龙头企业引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能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
(分管领导:龙锦贤,经办人:李俊,联系电话:3220083)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7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及相关督办工委、市政府办公室。